妻子离家他兼职“母亲”
5月5日,记者来到明天儿童康复中心。在这里的,都是遭受孤独症折磨的孩子。即便在妈妈的陪伴下,他们也很难保持平静,哭喊声、尖叫声此起彼伏,撕扯着每位母亲的心。
在几十位母亲中,一位中年男子格外显眼,因为鲜有父亲陪孩子治疗。任亮(化名)如母亲般细心,他用手中的玩具,吸引着5岁儿子小飞的注意力。小飞咧嘴笑着,眼神中却充满焦躁,这是孤独症患者特有的表情。
37岁的他,是个普通的农民。常年操劳,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老好几岁,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乐观、坚强。
小飞两岁时查出患孤独症。“孩子他妈就离开了这个家,留给我的只有沉默不语的小飞。”任亮不想指责谁,只是决定自己把这个孩子养大,这样他心里才踏实。从此,任亮便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。
高中学历的任亮,阅读了大量孤独症专业书籍。“我恨孤独症,但对儿子的爱,让我对孤独症了如指掌。”6岁之前,是孤独症干预的较佳时机,他害怕错过,所以选择陪着儿子去治疗。
“我在和儿子创造奇迹”
原本,任亮在外打工,有着固定的收入,但为了给小飞治病,他抛下一切从章丘老家来到济南。
刚开始接受干预治疗时,小飞不会说话,不能与人交流,他表达的方式只有尖叫和抓咬。
在康复中心老师的帮助下,小飞情况好转,“老师好”等简单的词句越学越多,任亮的情绪也逐渐乐观起来。“孩子没有母亲,我就是他的母亲。我不只是沉默的大山,也是潺潺的溪流,滋润孩子的心。”从小热爱文学的任亮,少了几分父亲的严厉,添了些母亲般的温柔与细腻。
自闭</a>症儿子的康复训练之路" width="400" height="300" src="//img.jianke.com/article/201509/20150923104005471.jpg" />
他的笔记本里,密密麻麻记录着小飞每天的改变,记录着他的心得。
他的努力没有白费。而今,接受干预治疗半年多后,小飞变得活泼顽皮,尽管仍然话语不多,也经常逃避他人的眼神,但更多的时候,他的脸上绽放的是善意的微笑。
有一次,任亮带小飞去康复中心上课。公交车上,一个女学生为任亮父子让座。此前一直对人冷漠的小飞,用较小的声音说了一句:“谢谢。”讲起这件事,任亮不禁热泪盈眶。他感受到了小飞与他人交流的意愿,感受到自己多年辛苦的价值。
任亮说,他很喜欢看电影《海洋天堂》,里面李连杰和文章饰演的父子创造了孤独症患者的奇迹,“我和儿子就是现实版的《海洋天堂》,我们也创造了奇迹。”
“模范母亲”期待尊重
康复中心的家长们给了任亮“模范母亲”的称号,他常鼓励别的妈妈恢复信心。而他较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,“改变心态,心怀感恩”。“我觉得,儿子是上天给我的礼物。因为上天相信我有爱心和耐心,能重新让小飞得到幸福。而很多家长,尤其是母亲,因为孩子的病情而感到自卑,好像孩子得了孤独症是家里的耻辱。”他希望母亲们能转变心态,重拾信心,和孩子一起对抗孤独症。
记者了解到,中心考虑到任亮的特殊情况,已免除小飞的学费。然而,每月两千多元的房租和生活费,仍然让这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生活日渐窘迫。
但是任亮并不乞求怜悯和同情,他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尊重,“我们的社会对孤独症缺乏了解。我的孩子有了很大进步,愿意与人交流,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,但是得到的往往是冷眼和误解。我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和理解患孤独症的孩子。他们不是有病,只是表达自己的方式和我们不同。”
拓展阅读;
自闭症,又称孤独症,是儿童发育障碍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,自闭症(孤独症)的表现症状为以的社会交往障碍、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、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。迄今为止,自闭症(孤独症)查不出病因,无法预防,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,只能靠矫正训练。2-7岁是训练的较佳时期。攻克自闭症(孤独症),已经成为一个性的难题。
从2008年起,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“自闭症意识日”,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(孤独症)的认识和关注。
自闭症治疗(孤独症治疗)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,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,才能使孩子掌握较基本的生活技能。而且自闭症(孤独症)是伴随身的,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,所以暂时是无法全治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