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抽动症或叫抽动障碍在整个社会人群的患病达7.7%左右。遗传、神经生物线病变、免疫系统疾病乃至念球菌感染、社会心理因素等诸多原因均可以导致抽动症的发生。“患者的初始抽动往往集中在头面部,随后慢慢向全身进行延伸、恶化。”而抽动症不断发展,将逐渐导致患者出现慢、发声型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型抽动障碍。此时,患者将在社会上表现得十分怪异,不受控制地嗷嗷直叫,一些全不受控制的动作甚至会带来猥亵、干扰他人的误会。
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?
1.抽动症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不自主的、突发性的、的、反出现生的、无节律的、方式固定的运动或发声。
2.患者感到抽搐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,但可强忍一段时间。
3.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、焦虑、厌烦、疲劳、兴奋、感冒发热而加重,都能因放松、全身心投入某项 事情而减轻,睡眠时可消失。
4.当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如看电视、读书、或做游戏时,抽动随之减少。
5.重复、刻板的语言或动作,强迫性的行为,冲动性的触摸动作,模仿别人,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;也可能发生破坏物品、自伤、伤人或侵犯别人的行为。
6.各类症状,有的同时出现,有的是先发生一类症状,一段时间后换另一类或几类症状,或各类症状交替出现。
7.发作时意识清楚。
小儿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
1.继发学习困难。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,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。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,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,学习成绩一般较差。同学、老师的歧视或嘲笑,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,甚至厌学、逃学。
2.个性发展问题。4~12 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,从“自然人”向“社会人”发展的重要时期,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: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,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,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,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,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。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,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,如老师、同伴和家 长。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较或消较的评价,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。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、老师批评、同学嘲笑,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。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,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,会影响人的一生。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、的心理干预,不但难以 建立自尊、自信,形成健全的人格,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。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。
3.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。随 年龄的增长,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,会产生一些的情感体验,如荣誉感、责任感等。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,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,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、同伴的交往,产生自卑感、社会退缩、行为不成熟、社交障碍、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,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。我国已故 的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:“人类心理适应较主要的,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。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,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。”
希望本文可以唤起个别家长对孩子的重视,毕竟小儿抽动症对孩子的各方面都有负面影响,很多延误治疗的患儿甚至到成年也有挤眉弄眼等后遗症,对孩子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,所以希望家长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孩子,避免小儿抽动症的发生。